在传统社会,出自民间工匠的雕塑作品只能出现在两个领域:冥界与神界。为陪伴亡灵而作的墓室雕塑、陵园雕塑和为信仰而造的神佛——寺庙雕塑。人间没有雕塑的位置。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皇宫,除了作为附属于建筑的雕梁画栋,附属于家具、门窗的装饰性浮雕外,从不设独立的雕塑作品,更没有用雕塑为英雄或帝王造像的传统,这是与西方大量设立于公共空间中的纪念碑雕塑和附属于建筑、园林的雕塑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种体现在雕塑方面的文化差异和审美差异。雕塑在中国真正进入人间生活领域,还是近代以来的事。特别是新兴的都市文化为雕塑家的出场提供了用武之地。在城市这个巨大的空间中,雕塑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常常成为一个城市的亮点或标志,并与当代人的生活发生广泛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雕塑家,思考的重心也从架上和私人空间转向更能施展才智的公共空间。日新月异的都市建设和环境改造为雕塑家提供了实现各种梦想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雕塑家的时代。青年雕塑家章华,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个雕塑家,我们从章华生存的环境和成长的经历中并没有看到什么优越之处,既非书香门第,也没有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幸运。但他天性中所具有的感悟力和想象力,却使他仅仅依靠稀薄的民间滋养便可以扎根成长,就如那些岩缝间的树木,不仅茁壮,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细细想想古代那些优秀的民间工匠,他们给后人留下那么杰出的伟大作品,靠的是什么?手中同样捏的是泥巴,一个可以凭借想象幻化出一个艺术生命,而另一个却只能依靠模子拓出一块土坯。艺术家就是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他们的能力就是能够把一块泥改变成某个形状,把一块石头去掉多余的部分……章华的雕塑让我感到,他天生就属于这一类人。
|